2021年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重阳节当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期,召开的一次继往开来的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就是要切实增强落实老龄工作任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固根基、扬优势和补短板、强弱项上多谋对策,在抓重点、攻难点、通堵点、治痛点上多下功夫,努力提升老龄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提升老龄问题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老龄事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十四五”时期,要着力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养老保障方面。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漏保”“脱保”“断保”问题,促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二是提高统筹层次。在规范省级统筹制度、加大基金中央调剂力度基础上,推动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三是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四是加快发展第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定完善支持政策,助推第二(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多渠道增加公民老年期收入。在医疗保障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基本医保门诊报销待遇,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推进全国实现异地就医住院、门诊费用线上结算。二是规范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完善和规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衔接。三是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加快发展。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四是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力度,力争到“十四五”时期末,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
进一步增加面向老年人的优质健康服务供给
“十四五”时期要着力加强老年人优质健康服务的供给。一是加强老年医疗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把护理院、康复医院建设作为重点,新建一批护理院、康复医院,引导一些企业办医疗机构转为护理院、康复医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护理院和康复中心。二是加快提升老年疾病诊治能力。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科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提升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老年病治疗和护理功能,增加护理、康复床位,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上门医疗和护理服务。三是切实增强老年人看病就医的便利性。妥善解决门诊费用异地报销难题,加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医疗”,让老年人在家中、在社区、在周边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四是深化医养结合。加强政策衔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推动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真正达到适应需求、方便老人、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的效果。
继续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量
“十四五”时期,应坚持放权与监管并重,优化结构和提升质量并举,加强政策落地和制度衔接,促进供需更好对接。一是完善兜底性、普惠性和个性化养老服务协调发展格局。做深、做细、做优兜底性养老服务供给工作,加快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持续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推动通过市场机制来满足个性化高端养老服务需求。二是优化居家、社区、机构相融合的养老服务网络。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切实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三是提升综合监管水平。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养老服务+信用”机制,研究制定养老机构预收服务费用管理政策,加强和改进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四是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制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培养体系。健全与职业技能等级评定挂钩的职业晋升、薪酬待遇等机制。
合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十四五”时期,要持续加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一是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和社区建设。在多措并举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同时,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二是拓宽老年人社会参与渠道。完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措施,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落实扶持政策,保障就业和创业老年人的权益,拓宽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平台。三是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推动优待政策落实到位,支持文化、教育、体育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逐步增加优待项目、扩大优待范围。四是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对侵害老年人权益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完善涉老案件和矛盾纠纷调处、解决机制。
大力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十四五”时期,要加快补齐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供给的短板。
一是加大老年教育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鼓励养教结合,加快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支持各类院校和机构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参与老年教育,加快培养老年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二是丰富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增加面向老年人的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内容和资源。三是加强老年人精神关爱。健全老年人精神关爱、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服务网络,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关怀和精神关爱。
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农村老龄事业发展难题
解决农村老龄事业发展难题,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是多渠道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优化养老保险政策,提高制度性收入。实施有效措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新激励子女赡养父母,发挥慈善事业的补充作用。重视农民工养老问题。二是发展切合实际的互助养老服务。支持开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服务。组织农村可用人力资源,解决农村留守、空巢老年人照料问题。三是盘活农村社区养老资源。推动农村养老与托幼设施临近建设、资源共享,实现阅览室、餐厅、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残疾人康复等场所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四是提升农村敬老院服务能力。提升农村敬老院医养结合、集中供养和失能照护能力。鼓励因地制宜将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为区域性、综合型养老服务中心。
上一条:我校离退休老同志唱响“建言二十大”的银发之声
下一条:王建军: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关闭】